集装箱建筑·设计·生产·安装·销售·一站式服务
定制咨询热线400-088-7011
云南集装箱厂家
联系我们

春之眼昆明集装箱

邮 箱:containerbox@163.com
手 机:13708855100
电 话:400-088-7011
地 址:昆明市官渡区大板桥黑波村小林厂

设计赋能乡村振兴!18位深圳中学生用集装箱打造农业体验项目

发布时间:2023-09-25 00:10人气:

读创/深圳商报首席记者 刘悠扬

近年来,都市农业新模式“共享农场”在国内方兴未艾,各种类型的共享农场开始出现,不仅带动了当地农旅产业的发展,还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模式。

这个暑期,一群深圳中学生前往惠州平潭镇,将废弃集装箱和汽车“变废为宝”,设计并建造出独一无二的“多功能可移动”空间,创新打造“共享农场”模式,吸引游客观光打卡、体验农事。

据悉,本次“融合共享社区·生态农场补给站建造项目”由深圳小燕画院、惠州大橘农业示范园联合发起,惠州市惠阳区平潭镇人民政府、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华南农业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提供支持。

18位深圳中学生在集装箱改造的露营基地

01

共享社区+生态农场:激活当地农旅产业发展

用建筑设计的方式来推动乡村振兴,深圳教育界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位于深圳市南山区的小燕画院,在全国率先发起由中学生独立设计并施工完成的乡村更新项目,从广西高泽村希望小学建造项目,到频获国际大奖的山西西王村村落概念性实践项目,再到本次惠州“稼穑万象”建造项目,在5年多时间里,共有100多位深圳中学生参与,用建筑设计推动乡村更新,实实在在改变了当地的产业形态。

据项目发起人、深圳国际小燕院长张晋君介绍,本次惠州“稼穑万象”建造项目围绕新农业而服务,集艺术、农业、科技和教育于一身,设计团队为18位深圳中学生,他们共同设计、建造了“汽车售卖站”和“集装箱改造”两个空间,围绕果园采摘、野外露营、体验式教育、宠物公园、文创市集、艺术创作等多方面提供服务,计划打造一个融合共享社区和生态农场的综合补给站。

共同探讨设计方案

这个新农业实验,为何选择落地惠州市惠阳区的平潭镇?带队老师罗智轩告诉记者,平潭镇最大的标签是平潭机场,这里是惠州重要的交通枢纽,然而少为人知的是,平潭镇已有350年历史,有深厚的陶瓷文化积淀,这里的高科技农业也很有特色,大橘农业示范园是其中的佼佼者,采用自主研发的智能精准种植系统,主产东江西柚、大橘沃柑等绿色水果。作为交通枢纽,如何把匆匆路过的人流留下来,让外界发现乡村之美?“共享社区+生态农场”或许是个切入点。

带着这样的初衷,这个暑期,深圳国际小燕的18位中学生来到惠州平潭,用一次建筑实践作出了自己的回应。方芊雅、郑凯雅、闵之舜、刘畅、曹嘉莹、隆一含、林嘉妮、潘宝卿、肖贤娟、杨恩贝、赵妍、黄子琦、李思浓、朱彦杰、曾乐文、史郑乾、姜智宸、韩昊泽,最小12岁,最大17岁,他们共同在惠州大橘农业示范园设计、建造了一个农业体验项目,包括汽车售卖站、集装箱改造、招牌设计三个部分,试图以此来激活当地农旅产业的发展。

02

不仅是艺术工坊:集装箱露营基地已投入使用

在农场里建一个集装箱露营基地,是本次建造项目的重点,它涉及到空间设计和露营基地的建设。

据带队老师李金涛介绍,设计团队把一些当地特色的基本元素容纳到集装箱建筑之中,形成一种独特的集装箱设计感。以集装箱为结构框架的基础上,设计团队对外观进行深化改造,让整个建筑有趣且富有艺术气息。并利用集装箱室内格局布置,规划各种功能区域,如创作工作室、展览空间和社交聚会场所,这些空间将提供给周边居民、游客一个创意的场所,让他们能够展示和分享他们的作品。

集装箱内部空间改造

另一个重点改造项目是汽车售卖站改造。今年读高三的史郑乾,是汽车售卖站的主要设计团队成员,他向记者展示了一辆废弃的面包车“变身”为创意汽车售卖站的全过程。“通过巧妙地利用有限的车内空间,我们改造出1个吧台、一套可折叠的咖啡桌椅,内部装有鲜榨果汁机、咖啡机等设备,可以和集装箱组合使用。与此同时,还能以这个移动汽车空间为基地,展开搭建露营场地等活动。”史郑乾介绍说。

汽车售卖站

而放置在汽车售卖站顶部的招牌,是学生团队为整个农场打造的全新标识,由专业的插画老师带队完成。带队老师王雅雯告诉记者,整个招牌设计以橙色系为主色调,呼应农场的主要农作物-沃柑和西柚,团队为农场设计了5个风格不同的IP形象,有橘蛙、橘猫、橋蜗牛,它们共同组成“橘哆啦星球”的虚拟世界。这些星球的可爱小生物,正从四溅的橙色果汁中飞跃出来,招牌最终定格为这一画面,生动鲜活,极具吸引力。

目前,汽车售卖站、集装箱露营基地已在大橘惠州大橘农业示范园投入使用。后续还将开展第二期、第三期建造项目,继续完善基础设施,围绕农旅融合做进一步的商业规划,填充各类文化、艺术、社区活动。

投入使用

03

实践场景沉浸式教育成时代潮流

乡村改造,是仅仅风光一时,还是引来源源活水?这是目前国内外乡村改造和更新项目被诟病最多的问题之一。许多乡村小镇曾被艺术和设计改变,获得外界极大关注度,但由于没有充分与当地人的实际需求相结合,没过多久就被废弃。

本次“融合共享社区·生态农场补给站建造项目”从一开始就引入了清晰的规划。发起方之一、广东大橘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欧娜表示,希望能聚集一群有着共同理念的人,通过自然农耕、生态建筑、可持续能源和制作手工日用品等技术,解决长期居住在农村的生存问题,并建立亲密的联系。

参与项目的中学生们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有的在美国出生,在国外生活多年,有的来自国内其他省份。他们都对记者表示,这样“产学研”一体的实践项目在高中阶段非常稀缺,对于长期在城市中生活的他们而言是一种极好的学习。通过学习农识,他们全面深入地了解了农业物流链,对于生态农业、数字乡村、智慧农业等有了深刻认知。

施工过程

“PBL?跨学科?交叉学科?艺术与科技?很多人都在喊口号,我们不希望只停留在口号和一张图纸,要行动。”18岁以下孩子设计教育应该怎么做?张晋君告诉记者,区别于传统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互联网数字教育的实践场景沉浸式教育,又称为“第四课堂”,而这也是国际小燕紧随时代潮流的教育模式之一,本次惠州“融合共享社区·生态农场补给站建造项目”正是又一个具体案例。

参与项目的部分师生合影

业内人士认为,通过深圳小燕画院开展的一系列教育实验,验证了青少年实践教育走出课堂、走进中国广阔大地的重要性,未来的艺术教育行业,需要把高校、教育机构、设计师、建筑师、学生等多方面资源串联起来,发起更多有社会价值的教育实践项目。

审读:汪蓓 田君

400-088-7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