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老板X之死(1)
生意不顺亏多赚少
从市场直接乘地铁到Крестьянскаязастава非常方便,李立搬过去节省了许多时间。小张是浙江人,主要是从浙江发袜子同时还替中国人汇款;每天在市场或在楼里收集要汇的卢布或美金,带回去交给公寓老板,老板再带到自己的银行给汇到国内小张他岳父的账户,然后再转汇给收款人。李立从来都经过正规银行汇,很麻烦。带着一大包现金走地铁去银行还要换几次车,特别不安全。 小张说了好几次:“大姐,我给你汇吧,都几年的老朋友了,难道还不相信我?”说多了,李立也想图方便。试了一次,还行,国内厂家顺利收到款。第二次几乎把所有的现金都交给他。星期五国内合作的朋友来电话说:“款已经到国内小张岳父的账户,打电话通知了,星期一就转到我的账上,放心吧!”。 星期一早上9点多,李立出门上班,从五楼下一楼刚出电梯口就被充当保安的警察拦住了: “不能出去!” “为什么?” “因为老板在门外死了!等警察来看现场。” “什么?哪个老板?死了?” “就是你们中国人老X,这个楼的老板。他死了。” “什么时候?” “刚才!” 李立懵了。转身坐电梯上楼回去等消息。 有人说,当天早上准时8点半,老板像平时一样大大咧咧手里拎着满满两大塑料袋沉甸甸的卢布开车去银行上班,他小舅子在前几步路,也拎着两袋。出门穿过小路,对面不到两米就是停车场。路边的车里突然射出没有声响的子弹,小舅子倒下,接着老板也倒下了。公寓里刚走出门去上班的几个中国人,目睹身体结实的老板想挣扎着爬起来,头却无力地垂下,一会儿就不动了。保安追出去,劫匪早已无影无踪。 小张夫妇长期在老板这里帮人汇款。听到消息,从市场失踪就再也没回过这座公寓。不知从哪儿给李立打电话: “大姐,谁的钱不还都行,你的钱我一定要还。过两天我就回来。” “你在哪里?” “在外面,暂时不能回去。” 小张夫妇跑了,换了手机号码。据说,他浙江老家门前,各省的要债人排着长长的车队,却再没有人见过他。各地已经汇到他岳父莫斯科的账户里;还有很多钱没转给收款人。小张用这些钱在家乡浙江通州买高档别墅,搬了家,谁也不知道地址,当地派出所也查不到。 李立几年挣的钱和朋友的投资全都因为老板的暴死打了水漂。晚上,李立独自站在五楼窗前,心里一团乱麻:满满一仓库去年的服装,好卖的时候货到不了,半年后到来已经过季,今年成了老款;新成立的公司注册的中药销路打不开,跳楼降价也没人要。货不能跳楼,人是可以跳下去的。生死徘徊!明天到了另一个世界,回归尘埃,就不会有痛苦和烦恼。天空黝黯,大地泛着白光。在这黑色和白色之间,她的眼睛盯着森林投射出的那黑压压一大片黑影,似乎是脚下深不可测的深渊。幻觉中她攀上窗台,准备向深渊走去。突然,森林里一片光明,上古神兽三足鸟在雪原翩翩起舞。曾烨的声音在远处响起“李立,这不会是你的选择。明早上儿子来了他该怎么办?”李立的心在挣扎“曾烨,是的,这不是我的选择。”一阵眩晕,她抓住窗框,倒在屋里。躺在母亲让她从家乡带来的那一棵盆栽万年青旁。 被打死的老板曾是北京外语学院俄语老师,在莫斯科多年,博学精干。除了承包这个公寓,另外还有几个工厂,并且跟俄罗斯银行合作为中国人汇款。他老婆50多岁,协助管理这栋中国人住的公寓楼。因为不懂俄语,不认识路,在莫斯科居住10多年自己独自从不上街,就连买菜都要老公开车带她去,平时总拉着脸,似乎有说不尽的怨气却又不能爆发。她对李立还算好,经常在晚上过来和她聊天,也常让李立帮她在中国人的市场买菜带回来。他们的儿子大学读了4年预科,考不过关入不了系,在楼里却很霸道。一家三口矮矮胖胖,楼道里常响起他们跟房客大吵的声音,那儿子甚至动手打公司的工作人员。李立曾跟自己的儿子说出过对老板一家的担心:“虎父犬子。万一老板不在了,他们娘俩怎么办?” 老板还活着的时侯,一天早上5点多,李立打开房门准备出去,发现整个五楼楼道黑烟滚滚,连走廊的灯光都遮住看不见了。她急忙进屋给老板打电话,无论怎么打都不接,于是她跑去敲门。敲了大约5分钟还不理,只得转身朝走廊大叫:快起床!着火了!自己则进屋背上钱和护照,蒙住嘴从楼梯跑下去出门走到树林边的路上。人们都起来了,能跑的都跑到外面,8楼9楼的下不来,焦急地站在阳台等消防队救援。大玻璃窗被哗哗砸开,黑烟从窗子一团团涌上天,大约2小时后火才被扑灭。晚上,老板娘敲开李立的门,和颜悦色。这才看出,除了个子矮,年轻时也一定是个漂亮女人。 “你怎么敲门敲那么急啊?”她笑着问。 李立望了她一眼:“请坐!” “不过,老头说了,要是你不叫那就麻烦大了。他骂我,说就是我让他不要吭气,怕找麻烦。” “哎!可怜的女人!”。李立心里想。 “说实话,大姐,我们两挺有缘的,谈得来。也不知为什么,我们老头对自己儿子从来没给好脸看。总说他这不对那不对。你家儿子多好啊!他喜欢你儿子。” “那倒不是,爸爸对儿子当然要求严。我们儿子会做点事。不是你们也需要人帮忙嘛!怎么可能对别人的儿子更好呢!” “他还说想跟小李合作收购一个茶厂。” “哦!那看情况吧。能做当然好啦。” 确实,老板很喜欢李立的儿子。说他办事认真,能干,俄语好,形象好。每到假期总要他来楼里帮忙。因为给的工资跟别人一样,却兼了管理员、翻译、会计、驾驶员的工作。后来还想跟他合作搞小区里的机顶盒,或者由他自己投资,去云南收购一个茶厂等等设想,可惜没来得及。据说追悼会上,一个身材修长的中年俄罗斯女人带着个3、4岁的混血男孩,那是老板的小儿子,他的银行就是这俄罗斯情人在给他干。难怪老板娘一年四季拉着脸,有火不好发。这两人根本就没有可比性。几天后,无法生存的母子回国了。俄方限定几天内要收回这栋楼,不再出租,楼里的中国人又开始寻找住宅。 李立从报纸上找到中国人开的“千禧公寓”。又搬到莫斯科南面的卡妮科沃。离办公室坐地铁17站路,转两次车。承包商是40多岁的中国女人,说还剩单独的一间屋。房租倒便宜,300美金,12平方米。前两天刚刚搬走了一个中国人。打开门,一股臭味,是厕所和食物腐烂的混合气味。地上一堆堆垃圾,桌上蟑螂密密麻麻窜来窜去。这是一个大学的学生宿舍。洗手间里面泡了10厘米左右的污水。一面打扫一面得戴着手套捞掉那些破袜子、脏衣服。李立奇怪那些人怎么能住下去?同时也理解了俄罗斯人为什么讨厌中国房客。这是33楼,整理出来很不错。窗外是树林,河流,田野和卡尼科瓦市场。租房都得自己打扫。因为脏,这屋没人租住,所以第一个月给她的租金那么低。第二个月涨到500美金,第5个月涨到800美金。朋友说,搬吧!阿尔泰大街有民宅出租,400美金,从市场只坐4站地铁,20分钟小巴就直接到家门口,比这里强多了。这时候,她注册公司做中药已经两年。1998年以前,卢布对美金的汇率是4.3:1($),一直比较稳定。1999年的一天,有人在燕山批货楼走廊里说: 今天我炒汇是8.5:1。有人跟他说: 怎么可能呢?再跌也跌不了1倍!但第二天哗哗往下跌,到12:1($),下午13:1.。很多人,包括李立,整整1批货的钱都还是卢布没换美金。跌到23:1的时候,她急了,火烧火燎的赶去一个私人银行,那里有个北京女人专给中国人汇款,李立平时跟她关系不错。途中听见传呼机响了一下,她没看。银行里,那个北京女人在接电话,然后微笑着对她说:我进去一下,你等等,去了很久出来,还是按23:1给她换,5万美金,亏了很多。回到家,小卖店女老板说:“大姐,刚才呼你,你没回我,给你的留言看见了吗?汇率涨到13:1,可能还要涨。让你今天别换汇”!她明白了,银行的中国人接完电话通知汇率涨到13:1,还按23:1给她换。不过,也不用生气。她工作的目的不就唯利是图,当然无论什么样的钱赚了她都会心安理得。 本钱已经赔得所剩无几。需要找到新的项目;另起炉灶做别人没有,而市场需要的东西。和平大街的邮局订购本年最新服装杂志,仔细对比选择了一个女长款带毛里牛仔大衣,非常漂亮。李立带杂志去广州,和在那里的老常一块儿给了厂家样品,下好订单谈好交货时间付了定金。便急匆匆飞回昆明安葬母亲的骨灰盒。等再来的时候,货已经打好包,准备发往莫斯科。 李立问老常:“你看过没有?。” “没做好的时候看过。” “做好了没看吗?那请你们打开验一下,是不是按我们要求做的。” “不用了,何必那么麻烦!”天很热,老常一脸的不愿意。 货没检查,发走了。到莫斯科打开,跟样品截然不同。比例不对,毛领不是原先订的貂毛,是兔毛。肩膀太宽,背不平整。4月发的货,到莫斯科已经12月。说是海关难过,到了满洲里过不去,又折回中俄边界转到绥芬河等了两个月。最后又回到广州海运过来的。便宜卖,1个月卖两件共20美金,集装箱租金每月2000美元。堆货的仓库费1200美元。扛到次年4月,老常又带样品回去做的裙子到了,几个犹太人老客户跟到卸货的停车场当时就买走几包,按惯例一会儿来付钱。可半小时后拉去的包又拉回来,客户气得脸都绿了。裙子只有样品一半的重量,颜色就像尿布,又旧又难看。李立知道,又是浙江的假冒伪劣产品,又栽了。次年2月,牛仔服到季该卖可已经是旧款,裙子每包800套,每套300卢布,100多包。牛仔大衣70包。几十万美元的资金完全压在货里,20包裙子还在发送途中,已经做好,不能不发,运费比产品的跳楼价还贵。只有不提货,不要了,随便运输公司怎么处理。下一个月的房租不知怎么办,最着急的是孩子的用费。李立没把事情告诉儿子怕给他压力。老想起儿子长长的腿,几大步跨上莫斯科大学主楼罗马大圆柱下石台阶的模样。她欣慰,幸福。孩子实现了母亲的梦想,在做着自己没有办法完成的事,她不就在为这而辛苦努力吗! (未完,待续) 没有帆,无谓风。我生命的小舟已驶出了海港,它注定覆灭于大海。然而当暴风雨来临,它却以灵魂为帆,抵达光辉的彼岸——凭着上帝之手及双桨。 点击下方目录进入 阅读已发小说章节 21、丹丹的故事 22、终于踏上俄罗斯的土地 23、靠勤工俭学维持的留学生活 24、曾烨与阿秀的忘情早晨 25、难以承受的阿秀之死 26、快乐的留学生活 27、艰难的异国谋生 28、乱得要命的国际贸易小市场 29、人在莫斯科想的是儿子 30、在俄罗斯没日没夜拼市场作者简介 李寒曦,女,云南昆明第九中学66级初中毕业。1969年2月插队瑞丽县勐秀区勐典乡广平。同年4月参加缅共人民军。分别在前线医院,军区医院,3037部队担任卫生员,医助,参加战地救护。1974年回国后在县医院当护士,1981年在卫校毕业,获医士专业证,并在县医院担任外科医生。1993年经俄语考试通过,赴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留学。其后成立公司,推广出口中成药。在俄26年。经历了俄罗斯叶利钦时代到普京时代。感触良多,曾是“欧洲华文作家协会”会员。点击下图阅读其他知青故事